【暑期“三下乡”】生命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老区看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 2022-07-14   

6月25日至7月3日,生命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岳西县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在鹞落坪考察自然生态,把科普课堂搬进山林沟谷;在来榜镇了解一粒茧、一根丝如何做出大产业;在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大别山烈士陵园感悟大别山精神如何续写新华章。 

绿水青山惠人民,看绿色王国变康养圣地

“这个是什么呀?”“这个叫锹甲,这只是黄胫深山锹甲,另一只是中华扁锹,大家能看出它们之前的区别吗?”山间课堂开课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虫科普活动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围观的居民和游客指着昆虫标本进行询问,实践团成员了一一做出解答。

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素有“植物基因库”“天然动物园”之称,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重山叠翠、幽谷遍布,俨然一个庞大的昆虫王国。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考察了解保护区动植物分布情况和相关的保护知识,实践团记录到5种锹甲科动物,还有襀翅目的石蝇、长翅目的蝎蛉与蚊蝎蛉、广翅目的鱼蛉与齿蛉等对自然环境要求很苛刻的种类,让实践团最为惊喜的是,首次记录到宽尾凤蝶的幼虫形态,为考察记录宽尾凤蝶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提供具有重要的参考资料。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让鹞落坪成为知名的康养基地,实践团开展活动期间正是鹞落坪接待游客的旺季,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鹞落坪地区现在有农家乐100余家,平均每户年收入能达到15万左右”一家农家乐的负责人介绍说。实践团了解到当地加快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对农家乐进行统一外观设计,居住环境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农家乐的美誉度和回头率,当年的穷村子如今吃上了“生态饭”,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热土焕发新生机,看“小”桑叶做出“大”文章

“老区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百年的桑蚕规模生产的历史,让岳西县来榜镇有着“安徽省蚕桑第一镇”的美誉,实践团在来榜桑蚕科普馆了解桑蚕历史文化和科技展示,当地负责人介绍说“全镇有桑园1.6万亩,年养蚕量是2.6万张,2021年全镇饲养蚕种11000盒,产鲜茧520吨,产值达1900万”。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和技术扶持下,依托于桑蚕生产的传统优势,来榜镇围绕桑蚕产业做好文章,做长做细产业链,开发了桑叶茶、桑枝食用菌、桑芽菜以及桑枝工艺品等系列产品15个。来到桑蚕农产品展示中心,琳琅满目的桑蚕农产品让实践团真正感受到一片“小”桑叶也能做出“大”文章,精美逼真的桑茧画,用蚕茧制作而成的蚕茧花娇艳欲滴,用桑树枝条制作的小动物工艺品活灵活现,还有更多的如桑葚酒、桑叶面、桑叶茶、桑葚酱等产品刺激着大家味蕾。

实践团跟随负责人来到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桑枝木耳的培育大棚,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模式的全产业链扶贫,实现了从“桑枝粉碎”“菌包生产”“菌种接种”“菌种培育”“木耳种植”的全过程,政策和技术的加持让桑枝木耳遍销全国,也让当地村民获得实惠,每个大棚一季可种植桑枝木耳菌棒2000棒,一年种两季,可以产生净利4万元。实践团看着一串串菌包上长出的一朵朵娇嫩的木耳,深刻明白了走创新发展之路的意义。

 

军民鱼水情深似海,大别山上红旗永不倒

“大家看眼前的这棵银杏树,在当年游击战争中又被称为‘信号树’,如果发现敌情或者需要传递信息,就会在树上绑上一块布条,红军们看见了就会做好准备”,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讲解员为实践团介绍到。

当年红军战士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组建了四支便衣武装工作队、一支游击队和“山林医院”,红二十八军一边抵抗敌军侵扰,一边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发展壮大,三年的游击战争中让鹞落坪成为红二十八军驰骋三省、牵敌十万的可靠根据地和游击大本营。鹞落坪的人民在游击战争期间同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的壮歌。当时的鹞落坪只有200多人,就有100多人在为红军服务,担任便衣队员、交通员、采购员、情报员、山林医院护士等,“总铺河便衣队八壮士”故事更是让实践团所有人震撼和感动,总铺河便衣队为掩护红军伤员安全转移,队长朱南荣主动请缨率七名队员,正面阻击一个营的敌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全体壮烈牺牲。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战士和人民,才创造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

实践团在镌刻着“向牺牲在大别山区的烈士们致敬”的纪念碑前默哀致敬,在鲜红的党旗前庄严宣誓,坚定的誓言声在山林间回荡。“不忘先辈功勋,永远坚定向党,伟大革命斗争精神将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每一步。”实践团在留言簿上写道。

大别山上杜鹃花向阳盛开,就像一心跟党走的老区人民,正在一步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一代代青年学子也将继续发扬老区精神,持续奋斗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绽放青春光彩。(生命科学学院 曹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