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晚上睡不着,白天学不进去,感觉透不出气……”
“能告诉我最近发生什么事了吗?我能帮你什么?”
一个轻柔问话迅速稳定了电话那端的情绪。接下来几分钟,电话这边的志愿者小赵对来电者的情绪进行了等级评估,将联系方式、咨询事由、咨询时间等信息汇总,为来访者下一步是否进行线下咨询作出研判。
学校里还有一群“95后”研究生像小赵一样,他们以温暖的话语、专业的处置、直达心田的亲和力,为师生疏解心理问题,戴上“心理口罩”。他们,就是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中心、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志愿者。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是面向我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为宗旨,通过教学、测试、咨询、研究等途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开发潜能,增强学生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预防和消除心理困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小赵自2020年考入了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后,便成为了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中心的志愿者,在这个岗位上她已志愿服务了两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听到他们心理压力减少、心情越来越好的反馈,在欣慰之余,也让我更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担任心理志愿者,我觉得很骄傲。”
2021年,学校又成立了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心理学相关方向的研究生为主的心理志愿者队伍也逐步壮大,增加到了20余人。随着校园里各类人群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大,志愿者的服务广度也随之扩展——从为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安排,到面向不同人群开展线上、线下咨询以及团队服务。
2022年初春的一个晚上,电话那头的来访者告诉志愿者,她不愿回寝室,话语中的情绪显得十分焦虑、郁闷、苦恼。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她说出了心里的事:“最近,我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事由是因为作息引发误解并发生争吵,还因此牵扯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耐心聆听叙述、了解具体情况后,志愿者对女生给予了充分的共情,并立即指导她如何有效缓解情绪;待该女生情绪平静下来后,耐心引导她思考下一步合理的人际相处做法,帮助其预约了次日的线下心理咨询。进行了三周的后续心理辅导后,该生的寝室关系得到改善,其自身的情绪也得到极大的舒缓,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工作中,中心的志愿者们不仅仅要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性指导服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更要开展精确的群体心理辅导。2022年至今特别是3月中下旬以来,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心理咨询志愿者团队通过微信号、网站等宣传服务平台,及时推送疫情防控心理科普及心理减压、心理健康教育文章40余篇,累计阅读量近万次。同时,开设防疫心理健康音频系列微课30多课时,开办抗疫音乐疗愈冥想3个专辑,举办“封控时期的自我调适”“疫情下的求职心理及调适”系列讲座10余场,组织“舞动治疗”“学在安医朋辈督导”“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等特色活动60余场,为广大学子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做好心理调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志愿者协助中心精心制作的“大学生活适应”手册也会录取通知书发放给我校每名新生,以帮助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转变身份,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适应大学生活。
志愿者张同学说道:“当你前面有阴影时,别怕,那是因为你背后有光。我们就在这里,回头即可见!”
这也是我校心理咨询志愿者的心声——别担心,我们助你“心安”。(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团委 校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