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汤汤,江淮浩荡;吾校巍巍,美名彰扬。70年前,学校前身东南医学院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内迁安徽。70年过去了,中国变化浩荡如江海,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我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内迁安徽 开辟广阔天地
1949年,东南医学院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从上海内迁安徽。“在我九岁那年冬天,一艘鸣着汽笛的小火轮把我带到了淮河边的怀远县城,我们兄弟三人是随父母从上海来到安徽的。”当时的附属医院院长汤蠡舟之子汤章城,在回忆这段内迁历史时说道。
经过四个月的紧张筹备,东南医学院的师生医护员工,怀着对学院诞生地上海市的深厚感情,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皖北区党委、行署对东南医学院内迁高度重视,划拨怀远县城西门岗作为东南医学院的新校址,包括民望医院、民康医院,培德女中,淮西男中、女中,省立中学四座校舍等,拥有四层、五层西式建筑风格的房屋十六幢。
内迁之前,东南医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缴纳的学杂费。学院经济入不敷出时,由院长私人筹集,或由学院董事会补助。内迁后,学院完全隶属于党和政府领导,从1950年开始,全部事业建设经费和日常经费改由政府供给。1951年10月,东南医学院正式成为国有公立的高等学校。通过内迁,东南医学院摆脱了困苦窘迫、濒于破产的境地,成为安徽境内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为学院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迁址更名 揭开发展篇章
为适应我省人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1951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东南医学院迁到省会合肥。学校选址合肥德胜门外东南岗高地500亩兴建校舍。
当时的合肥百孔千疮,百废待兴,东南岗这一带,更是荒无人烟的黄土坡。省政府拨出巨款用于兴建新的医学院,并选派了最强的施工队伍,下达最艰巨的基建任务,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质量建好安徽省当时唯一一所医学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4座教学楼、一幢行政办公楼和部分教师宿舍拔地而起,学生住进新的平房宿舍,也在新食堂就餐。1952年5月,学院最后一批师生迁址合肥,同年改名为安徽医学院,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校园,四幢教学楼坐南朝北,按东、西、南、北四面分布,命名为东楼、西楼、南楼和北楼。四幢楼的造型一致,仿西方小洋楼式建筑,两层,典雅古朴。这四幢教学楼是安徽医学院的标志性建筑。
1953年至1954年春,学校进入了第一次的整体规划时期。学校拟将校园规划成6个分区:学馆区、学生宿舍区、职工宿舍区、教学医院区、青年广场区和体育场区。截至1954年底,安徽医学院的总建筑面积达38073平方米,至此,学校的主要建筑和设备基本上已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
往后的几年,学校的基本建设也并未停止,如学生活动区、校医院、幼儿园、附属小学、中学等。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建成的图书馆,按照当时苏联模式构建,主楼四层,二、三、四层各设两个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大型阅览室。主楼北面正中有一六层副楼与主楼成“T”形,副楼用于书库。它在当时全省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名列前茅,为安徽医学院乃至安徽省的医学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标志着安徽医学院已初具规模。
新中国的自豪和新校址的兴奋以及对新事业的憧憬,深深地鼓舞着全体师生员工,他们怀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新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改革奋进 焕发勃勃生机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1985年底,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学校改名为开元最新官网(中国)官方网站。1978年,学校仅有一幢理论教学楼和4间大阶梯教室,座位数1180个。发展到今天,有梅山路校区、翡翠路校区、东校区(在建)、巢湖临床医学院院区4个主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20亩。
1997年,国家做出招生并轨的重大改革,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1999年,国家为了提高高中毕业生毛入学率,在招生并轨的基础上实行扩招,扩大各高校的招生人数。这些重大举措使高校办学经费困难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改善,高等教育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我校抓住这一机遇,多方筹措资金,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方式,加强基本建设,改旧建新。
1998年12月25日,安徽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在我校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04年5月完成内部装潢及配套设备安装,正式投入作用。同年还落成了总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的校普通级实验动物中心。两座实验动物中心毗邻,便于资源共享,能满足不同层次实验动物的需要,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为改善我校教学、实验和科研用房不足的局面,1999年1月,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楼高9层的教学实验大楼在全校师生的期待中奠基,历经两年多的建设,2000年底教学实验楼建成。2002年初经省建设厅评审,荣获我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黄山杯”奖,成为我校建校以来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2001年7月,教学实验大楼正式命名为基础医学院楼,它的建成,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我校教学、实验和科研用房紧张的状况,也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近年来,我校科教大楼、知行楼(实验教学综合楼)、力行楼(医学生综合技能学习中心)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由1978年的38730平方米增至2019年的366193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科研、办公及实验条件。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岁月有痕 尽展美丽新颜
清晨走进蠡舟湖,鸟语花香人陶醉。今天的“00后”新同学可能完全无法想象出,九年前,这里还是水深不到半米、池下淤泥很厚、由废弃游泳池改造的荷花池。2010年5月,校园荷花塘改造完成,为师生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为纪念我校创始人之一、“东南”第一任附院院长汤蠡舟,曾经的校园荷花塘在2018年被命名为“蠡舟湖”。
2009年5月,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新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该馆内部设施先进,主体建筑共六层,建筑面积23650 平方米。全馆现有各类阅览室10个,阅览座位2000多个,馆藏图书8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各类期刊、报刊1000余种,安装了中外文数据库20种。在图书馆中,可自由选择书刊阅读,同学们或坐或倚或立,静静阅读,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尽情畅游知识的海洋。
电梯、阳台、空调、宽带、独卫,2008年起,学校陆续建成5幢高层学生公寓,共计92532平方米。学生宿舍从拥挤杂乱到整齐干净,从设施简陋到装备齐全,从条件落后到公寓式管理,这里只不过是整个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一环路以北、水湖路以西的学校老校区内,有一个被安医大人称为“和平村”的家属区。这里虽然身处闹市,却闹中取静,充满田园气息。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平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2008年10月,和平苑一期三幢高层职工住宅投入使用,我校职工住宅总面积由1978年的33522平方米增至89127平方米。和平苑二期规划建设面积约71000平方米,即将开工建设。
2002年9月,校园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校体育馆投入使用;2005年,塑胶运动场投入使用;2016年10月,校园道路升级与改造工程完成;2018年,塑胶篮球场改造完成。
今天的安医大校园,高楼新舍林立、道路宽阔平整、环境优雅宜人,尽展美丽新颜。
谋篇布局 着眼长远发展
经过1999年开始的连续扩招,2002年,我校学生规模从1997年的3000余人快速增长到10000人。当时的学校老校区最多只能满足7000名学生的教学和生活要求,要应对高校持续扩招的局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教学质量,建筹第二校区这一任务迫在眉捷。学校研究决定将现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北部一半的土地规划为南校区。
南校区规划教学生活用房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亿元,满足4500名学生的教学与生活需求。一期工程于2003年4月份开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在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一所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教学园区。该校区现有教学行政用房5.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35700平方米,宿舍床位4300张,教室座位数4700个,多媒体教室200个,座位数3200个,6个语音教室座位共440个,计算机教室3个,教学用计算机320台,一座320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标准运动场。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需要,学校谋篇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中,学校明确提出了“一校多区”发展战略,校区从1个发展成4个。
2010年6月1日,在合肥市政府主持下,我校与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签订合作协议,在该区陶冲湖区域征地339亩,用于我校东区项目建设。其中,200亩建设第四附属医院,139亩建设东区项目教学区,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34828平方米。目前,各项施工工作按照计划顺利进行,预计于2020年投入使用。
2012年12月,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移交我校管理,更名为开元最新官网(中国)官方网站附属巢湖医院。2014年9月,学校实行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院院合一”,医院同时为“开元最新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巢湖临床医学院”,学院下设精神医学系、全科医学系、医学心理学系等学科系。2017年10月,该院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
今天,漫步在绿树成荫、芳草似锦的安医大校园内,随处可见朝气蓬勃,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七十载荜路蓝缕,七十载春华秋实,安医大人同全国人民一道,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共同谱写时代新篇章。(校新闻中心 程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