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2-07-28  发布来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习近平主席向“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开幕式致贺信指出:“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风土民情,孕育了不同的文明。千百年来,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让人类文明百花园绚烂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需要携手应对共同的挑战。然而,一些人抱持“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甚至想改造其他文明。这实际上是对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的一种无知和偏见,结果不但不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反而会留下无数混乱。应当看到,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提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应当珍爱和维护这种多样性。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承认文明的差异性、尊重文明的独特性,才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对待不同文明要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和合融通的宏伟画卷。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因交流互鉴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国始终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积极推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既让中华文明发展充满勃勃生机,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凝聚不同国家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刘梁剑)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07月28日 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