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第一临床医学院“三下乡”:在服务基层的社会实践中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7-26  发布来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7月15至21日,第一临床医学院“医+N”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太湖县江塘乡龙山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服务基层的社会实践中助推乡村振兴。太湖团县委、融媒体中心、江塘乡党委政府、龙山村村两委等各级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热情接待慰问实践团队一行,大力支持实践团队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

    走访抗战老兵,赓续红色血脉。在龙山村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文端的家里,实践队员们送上大米、面条、食用油等慰问品,为他量血压并详细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怀着敬仰之情细细观看老战士胸前挂满的勋章。王文端老战士已经92岁高龄,听力衰退,虽然他现在不方便和队员们直接对话,但实践队员们从老战士炯炯有神的双眼中,仿佛依稀能够感受到一名中国抗战军人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看见老兵祥和的面容,身上挂满的勋章,我感到无比震撼。”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党员刘欢深情地说道,“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学习,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开展医学科普,提升健康素养。老年人多发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和控制?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卫生常识?在龙山村会议室,实践队员们用接地气的语言向当地老百姓科普医学健康知识。此外,实践队员们在龙山村书记王育林、村委会主任金宇兵等村干的陪同下,到农户家中与老百姓亲切交谈,了解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情况,向他们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发放调查问券,调研村民的健康素养现状。

    宣讲急救知识,增强应急能力。“CPR是一种心肺复苏术,主要运用于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实施过程中,分为按压心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三个步骤。”实践队员们用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向龙山村青少年学生和老百姓演示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开展急救培训,让更多的群众掌握急救技能。“哥哥姐姐们的讲解和演示让我学习到很多新知识。”一位16岁的初中生开心地说道,“特别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我印象深刻,以后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我还可以帮助他人。”

    举办惠民义诊,情暖基层百姓。为了方便村民就近看病问诊,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践团队在安医大医管处、一附院医务处等部门的帮助下,邀请了安医大一附院干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范晓云、脊柱外科曹云、老年内分泌科王囡和心血管内科程宝山4位专家到龙山村卫生室开展惠民义诊活动。义诊专家不仅为当地老百姓看病开药,还和他们拉起了家常,增进了和基层群众的感情。“这些专家大老远跑过来免费为我们看病,实在了不起!专家们的服务我很满意!”一位76岁的老太太激动地说道。

    构建七彩课堂,关爱留守儿童。“听说村里有给孩子免费上课的大学生,是在这里报名吗?”“是的,老奶奶!”在村干的动员和实践队员的上门宣传下,龙山村55位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了实践团队开展的“七彩课堂”支教活动。在“七彩课堂”上,实践队员们为参加活动的学生辅导功课,发挥自身特长,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书法、绘画、手工、音乐、舞蹈5个兴趣班,采取小班化教学,开展兴趣启蒙培训,举办“童心向党”书画作品微展览、“大手拉小手,永远跟党走”文艺汇演,提升乡村儿童的综合素质,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为乡村留守儿童留下快乐、美好的回忆。“哥哥姐姐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我很感谢他们。”一位参加支教活动的小朋友这样说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很开心,我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调研乡村产业,宣传特色品牌。“这里的小黄花鸡都是在林场里散养的,吃的是青菜虫子、玉米小麦,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省市,很受客户欢迎,也为老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龙山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国华、村主任金宇兵带领实践队员来到当地景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详细介绍了小黄花鸡的养殖模式与销售情况。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小黄花鸡养殖基地林场里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客户们可在手机上打开“鸡窝”APP实时监控散养鸡的生长、觅食、喝水、作息等状况,让客户买的放心、吃的舒心。通过实地参观调研,队员们对乡村振兴产业有了一进步的认识,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把养殖基地的照片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龙山村的乡村产业,推广当地的特色品牌。

    据悉,“医+N”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传承红色基因,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群众,深入乡村,立足医学生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实践队员优势特长,前期已开展瞻仰红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举办党史宣讲会等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支医、支教、调研、国情观察有机融合,着力引导实践队员在“三下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形象。(第一临床医学院 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