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榜样
【光荣在党50年】浦海鸿:5个故事读懂91岁老党员的本色人生
发布时间:2021-05-26  发布来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编者按】入党时,他们风华正茂,与党同心、跟党同行,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贡献着青春力量。如今,虽已白发苍苍,他们依旧精神矍铄,关心学校事业发展,并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建言献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今日起,我们开设“光荣在党50年”栏目,集中推出一批我校在党50年及以上的老党员事迹,以身边的党员故事感染人、感化人,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激励全校师生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拼搏奉献、接续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安医力量。

5月26日,开元最新官网(中国)官方网站举办“鸿秀助学金”捐赠仪式,离休党员浦海鸿和夫人黄景秀将积攒多年的30万元养老金捐赠出来,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浦海鸿是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战士,是为安医大建设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老专家、老领导。让我们用5个故事来走进这位91岁老党员的本色人生。

第一个故事:三十万捐款

“离休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对社会做什么贡献,希望把这些钱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把我们老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爱心延续下去。”在开元最新官网(中国)官方网站“鸿秀助学金”捐赠签约仪式上,已有73年党龄的老党员浦海鸿讲述了自己向学校捐赠30万元创立奖学金的心路历程,言语中饱含着深情。

正值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老夫妻俩边学习、边回忆,觉得参加工作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为人民服务是一生应尽的责任,痛快地完成了党和组织交给的任务。离开工作岗位后,浦老感动于党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让夫妻俩安享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但总有遗憾,觉得离休三十年来自己没能再为社会、为学校做出贡献。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史,先烈们英勇作战、顽强拼搏的画面再次浮现在眼前,为感念党恩,浦老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将夫妻二人积攒多年的离休金、退休金共计30万元捐赠出来,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见到浦老夫妇时,满头银发的两位老人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温和的眼睛却闪烁着神采奕奕的光芒。我们注意到浦老爱人黄景秀老人衣服袖口已经洗得发白,老人告诉我们已经不记得这件衣服是什么时候买的了,可能有十几年了。老人说:“自己年龄大了,花不了什么钱,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才有意义。” 

  

第二个故事:年少时的梦想

1930年8月,浦海鸿生于江苏射阳,母亲早逝,父亲靠经营棉花田养育了6名子女。浦海鸿排行老五,是三个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父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很重视教育,大哥上过私塾,二哥和浦海鸿都被送去新式学校读书。

射阳是苏北沿海重要的通商港口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抗战的空前残酷与持久。日军侵占射阳期间,与当地的土匪恶霸、地主汉奸相互勾结,推行伪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射阳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1940年10月,新四军和八路军创建了苏北革命根据地。日伪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四处骚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却纪律严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助老百姓反抗日军的侵略。

少年的浦海鸿长于乱世,深深体会到国家和民族积贫积弱,老百姓躲不过战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12岁时,浦海鸿独自离家想去加入新四军,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游击的队伍。父亲让大哥把他找回来,并把他送到南通上中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1946年浦海鸿即将初中毕业,他同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商讨了很长时间,一致认为学医最好,进可以去当军医,退可以给老百姓看病。

正值1946年夏天,时局紧张。三名少年打听到苏北革命根据地只有淮安有一个会计训练班,报名的不少,他们决定先学一门技术再说。第二天就动身去淮安会计班,整整走了两天才到。1946年10月,国共谈判破裂,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刚刚学习了两个月的浦海鸿,被分配到分区疗养院任见习会计。

不久医院北上,迁徙途中浦海鸿得知医院还有学医的训练班,经过争取顺利加入医训班。可是,没过几天医院精兵简政,医训班也在精减之内。学医的愿望又要落空了。医训班即将解散,浦海鸿心里很难受,正在胡思乱想时,突然来了三名军人,他们是华野十二纵队卫生部的,来协商接收被精减的28名医训人员入伍学医。浦海鸿学医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第三个故事:“三无三有”医训队

“七十多年前部队学医与今天我们大学新生入学时的情景,可谓天壤之别。”浦海鸿说。医院将花名册交给部队同志,逐个点名后28名医训队员就算入伍了。当时,部队很艰苦,学员们没有军装换,大家都穿自己的衣服,站在一起就像游击队。医训队号称“三无”,“三无”即无教室,无教材课本(只有少数老师有编刻到钢板油印的教材),无桌椅板凳。虽然条件艰苦,无教室、无课本、无桌椅,但是医训队员们有的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成为有用人才的信念。

医训队虽然艰苦,但是老师都是科班出身。用浦海鸿的话说就是:“老师顶好顶好的。”这些老师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山东,他们很多都是从国外留学回国,有的在大学里担任过教授,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环境,毅然投身革命。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八个月的时间里,浦海鸿学习完了生理解剖、战伤外科、护理学和药物学等课程。部队往往夜间行军,白天休息。医训队抓紧这个空隙时间,在祠堂内或大树下,各自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听课。医学是重视实践教学的,战争的环境下如何具备这些学习条件?没有人体骨骼教具,上解剖时,医训队就请年龄最小仅13岁的同学陈振明做活教具,让他脱了衣服,寸丝不挂的站在课堂前,老师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讲解。因为看的见摸得着,同学们听的很认真,学的很扎实。这位陈振明同学,后来被称为“陈有功”,因为他对教学有贡献,所以大家给他改了名。

八个月学成后,这些医训队员被分配到部队工作,半年后都成了见习医务员和医务员。一年后,有的单独负责一个单位,当上室长。浦海鸿因为表现优异,成为了手术室的室长。

第四个故事:与党的情缘

在浦海鸿老人的家中,我们看到了一本珍贵的“党章”。这本封面已经有点破损的党章手抄本,宣纸线装,整整111页。这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时年87岁高龄的浦老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完成的,遒劲精致的行书镌刻着老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我一边写一边对照党章找差距,感觉有很多想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的事情还没有实现。”这位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战士,就是这样用一辈子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

离开医训队,浦海鸿立刻投入到前线的医务工作中,为了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手术室就设在离前线最近的地方。浦老回忆,在攻打盐城的战役中,三天三夜共接收伤员200多人。有一天,手术一直做到天亮还没有结束。这时,防空警报响了,两架敌机从南方飞来,主刀的医生说伤员出血严重,手术不能停。战士们立即收回室外晾晒的白色衣服和纱布,防止被敌机发现。飞机转了两圈走了,手术也完成了,伤员止血成功,野战医院幸好未被敌机发现。前辈们面对轰炸临危不惧、镇静自若,心中只有伤员,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年轻的战士们深受教育,永生难忘。

进入野战医院两个月接到手术任务,练了十天就掌握了打麻醉的要领。因为表现出色,1948年3月,浦海鸿被发展入党。“听党的话,跟党走、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为民服务、不当逃兵、永不叛党。”是他用一辈子来践行的誓言。

浦海鸿的家里挂着两幅珍贵的合影。1956年,浦海鸿被安徽军区选送到第二军医大学参加流行病学训练班,因为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表现优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浦海鸿又因工作积极、任劳任怨,被评为安徽军区后勤部先进分子,出席第二届总后勤部先进单位和个人大会,会后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浦海鸿还曾先后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一次。工作时,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遇到棘手的事,从不回避。因为专业基础扎实、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较强、协作精神较好,浦海鸿还曾被委任为赴南也门医疗队队长,带领全体队员较好地完成了援外任务。

在开元最新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工作时,浦海鸿先后任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安徽医学院人事处处长,参与组建卫生管理学院,任该院首任党总支书记。离休后,浦海鸿先后担任过离休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副主任。浦海鸿常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鼓励大学生要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机会,学好本领,为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奉献自身的才智。

第五个故事:伉俪情深相伴意长

走进浦老家的客厅,一幅高山流水、意境深邃的水墨画立刻吸引了我们。图画中远处山峰巍峨,近处树木青翠茂盛,参天松柏栩栩如生,一片宁静壮美的江山风景尽展眼前。浦老爱人黄景秀老人告诉我们,画上的山就是她老家的后山,画上的路就在老宅的屋后。

“燕春青山,景秀如画,八鹤戏水,同贺华诞。”水墨画右上角一首清新唯美的小诗与画面相得益彰,提诗落款“大海”。“景秀是我的名字,我的网名叫‘河山’取自景秀河山,他的网名叫‘大海’,大海是我帮他起的名字。这是我80岁生日时海鸿给我画的。”黄景秀老人告诉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携手相伴一世的浓浓深情。

“我们的性格相似,都是慢脾气,所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吵过架。”“几个月前,我在洗手间不小心滑倒,胳膊摔伤了。怕他着急,骗他是肩周炎。”“这个家里里外外就靠她。”我们想这就是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吧。

84岁的黄景秀老人,1937年12月出生于安徽舒城,1951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舒城县医院护士,安庆市立医院药剂师和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部药剂师,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眼前的老人气色红润,皮肤光滑。“护理皮肤,我是有秘方的。”我们得知黄景秀老人不久前刚刚配制了护肤霜,无偿送与有需要的人使用,老人特别开心有人需要她的护肤霜,我们也遗憾于护肤霜已经分发完毕,于是预约了下一批。

这是第五个故事。

两位可亲、可敬、慈祥、朴素的耄耋老人用真实的故事,诉说了“永远听党话,坚决跟党走”的初心。(文/新闻中心 程焱 离退休教职工党委 谢敏 图/新闻中心 离退休教职工党委)